當前位置:首頁  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解讀

發布時間:2021-05-19作者:來源:主站導入供稿審核:瀏覽次數:2131

2013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山東省委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挖掘、詮釋、弘揚沂蒙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奏響傳承紅色基因的時代強音,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特質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把沂蒙精神的特質高度概括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科學內涵,為山東認識、弘揚、踐行沂蒙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論述,更加深刻體會到其中的思想之深、分量之重、意義之大。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特質,充分揭示了沂蒙精神形成的深層原因。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有堅定的信仰,也有深厚的為民情懷。誕生于沂蒙老區、形成于齊魯大地的沂蒙精神,是在黨的領導下軍民共同鑄就的?;赝麣v史,193812月黨中央一聲令下“派兵去山東”,八路軍115師挺進魯南,建立抗日根據地,抗日烽火燃遍齊魯大地。在保家衛國、救亡圖存的革命斗爭中,無數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用鮮血與生命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真心擁護。發生于194112月的淵子崖保衛戰,危急時刻八路軍一個連隊趕來救援,全部壯烈犧牲。正是我們黨舍身為民的這種赤膽忠心,才有了老區人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使沂蒙精神的形成有了力量之源和精神之魂。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特質,生動詮釋了黨和人民生死相依的血肉聯系。我們黨來自老百姓,老百姓心向共產黨。沂蒙精神之所以感天動地,就是因為黨和人民的魚水情誼升華到了“生與死”的境界?!白詈笠煌朊姿腿プ鲕娂Z,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是沂蒙精神的生動寫照。從1937年到1949年,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發生大小戰斗4000余次,當時根據地420萬人口中,有120多萬人擁軍支前,20多萬人參軍參戰,10多萬將士血染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沂蒙軍民用生死與共的實際行動,樹起了一座巍峨的歷史豐碑,昭示和激勵我們必須植根人民,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特質,深入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永恒課題。沂蒙精神之所以與歲月同輝、與時代共進,就在于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體現著黨的性質和宗旨,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揭示了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基本邏輯,道出了黨的建設的真諦。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地位變了、條件變了、環境變了,但初心和使命從未改變。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沂蒙精神的題中之義,更是新時代弘揚沂蒙精神的必然要求。

用心講好沂蒙精神的感人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山東自覺扛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把握時代要求,貼近受眾實際,讓沂蒙精神的故事常講常新、深入人心。

懷著信仰講。在沂蒙精神中,革命理想是支柱、是靈魂,是支撐革命先輩流血犧牲、奮勇向前的信仰火炬,是引導老區群眾無私奉獻、愛黨愛軍的信念燈塔。忠誠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底色,對黨忠誠必須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含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要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弘揚沂蒙精神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必修課,省委常委帶頭到沂蒙老區開展集體學習,并組織各級黨員干部學習黨的歷史、追尋紅色初心,著力解決好“總開關”問題,矢志不渝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在全社會深入開展百姓宣講和“紅動齊魯”紅色故事講解大賽,發揮老黨員、老模范的作用,用紅色文化涵養正氣,用優良傳統滋養人心,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人們心中閃亮。

帶著感情講。講好沂蒙精神的故事,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只有真情投入、身心相融,才能真正打動人、感染人。省委常委同志帶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與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換位思考體味民生痛點,實打實解決群眾實際問題。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滿懷對老區人民的深情敬意,用沂蒙精神創作沂蒙故事,先后11次深入革命老區采風采訪,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保證塑造的每個人物都有原型,展現的每個事件都有記載。每一場演出,演職人員經常情不自禁、淚流滿面,一段段情節演繹、一首首動人唱段,無不是情感的真實流露。

結合實際講。當前,山東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三大攻堅戰、軍民融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八大發展戰略,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把弘揚和踐行沂蒙精神作為激勵干部立足本職、干事創業,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強大動力,轉化為知重負重、擔當任事的實際行動。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省委隆重表彰一批道德模范和“最美奮斗者”,引領廣大干部群眾學習英雄品格,弘揚奮斗精神,爭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攻堅克難的奮斗者、狠抓落實的踐行者。

傾力打造沂蒙精神的文化品牌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齊魯兒女忠誠、責任、擔當、奉獻鮮明品格的集中體現。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培育品牌項目,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構筑紅色文化傳承高地,讓沂蒙精神綻放更加絢麗的時代光芒。

打造“文藝創作”品牌。加強沂蒙精神的主題創作,先后推出民族歌劇《沂蒙山》、民族舞劇《乳娘》、呂劇《大河開凌》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兑拭缮健纷?span lang="EN-US">201812月首演,在省內外已演出70余場,得到業內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普遍認為這部作品是中國民族歌劇藝術的創新之作,是當代文藝培根鑄魂的上乘之作,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為發揮好文藝精品的教育功能,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原裝版基礎上創新推出巡演版、音樂會版等,以“輕騎兵”形式深入機關、高校、中小學、企業、農村等演出,把文化大餐送到千家萬戶。

打造“黨性教育”品牌。沂蒙精神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提供了豐厚滋養,為檢驗黨員干部的初心使命和黨性覺悟提供了價值標尺。精心打造沂蒙黨性教育基地、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膠東黨性教育基地,設立沂蒙干部學院,在此基礎上,正加快建設王盡美、焦裕祿、孔繁森和泰山“挑山工”黨性教育基地,不斷豐富黨性教育載體和平臺。充分發揮教育基地的品牌效應,將組織全省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和各級培訓主渠道一個月以上的主體班次學員到基地開展現場教學,爭取2020年前全部輪訓一遍。

打造“紅色旅游”品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要著力推動紅色旅游提質增效,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歷史自覺,加強革命遺產的保護利用,精心設計紅色旅游線路,使紅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紅色旅游體驗。全省建成紅色旅游景區近百個,近3年來,紅色旅游累計接待游客超過兩億人次,收入超過1000億元,帶動就業60多萬人,展現了紅色旅游的獨特魅力和蓬勃活力。

 

作者:劉家義,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來源:學習時報)      


男男狂揉吃奶胸高潮动态图,天天躁夜夜躁狠狠综合2020,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亚欧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强行交换配乱婬bd